高价股何以溃不成军
基本面、资金面难撑高估值
高价股惨跌,首先是业绩支撑不了高股价。同样是中小板股票,洋河股份(002304)2008-2010年连续三年盈利增长都在70-80%上下,今年一季报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75%,股价就始终没有跌破200元。而汉王科技股价却从175元飞流直下跌至55元,已砍去近7成,即便有10转10题材也无济于事;该股上市前两年(2008、2009)业绩增长达10.61%和183.1%,上市头一年便降至3.6%,如今一季报已预亏5000万元,真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又如第一高价股海普瑞,上市前两年增速分别高达137%和401%,可上市了,圈钱近60亿元,2010年报增速顿时降为49%,到了今年一季报又立即变为-39%,预告1-6月还将下降30-50%。在高价股群体中,一季报露脸的亏损股就有东方园林(002310)(-0.06元)、理工监测(-0.08元)、辉煌股份(-0.11元)等,还有更多的丑媳妇没见公婆呢。
其次是资金面,受货币政策从紧的影响。百元股批量涌现,一个必备条件是市场资金充裕、人气高涨,而目前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准率,2次加息,货币收紧态势已十分明朗,当前做股票,安全第一,要么趴下不动,要么选择低价股,所谓高处不胜寒是也。
发行市盈率计算方法要改一改
笔者认为,高价股落到如此惨境,是当初“三高”发行种下了病根,而“三高”之所以如此盛行,此后这些股票变脸又如此之快,与目前新股发行市盈率指标设计不科学有一定关系较低的门槛使企业很容易包装业绩,以取得较高的发行价。
现在的计算方法是,以新股发行前一年的净利润除以发行后的总股本,即“摊薄每股收益”作为市盈率计算基数,笔者认为,应该把此改为发行前三年的平均值。采用发行前一年数据,利润操纵就变得容易得多,而如果采用三年平均值,调节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就拿148元发行的海普瑞来说,按2009年盈利,也是增长最快的那一年数据计算,每股收益为2.02元,摊薄市盈率为73.27倍,似乎也不算特别高,但如果按发行前三年平均值,每股仅为0.87元,如果还是按73倍发行,发行价就降为63.5元,至少也降了一半多。实际上,海普瑞原募股计划所需资金约为8.6亿元,但却募集了近60亿元,直到2010年底,募股项目投入也就9.7亿元,还有近50亿元在银行里躺着呢。